等待处理…

一粒种子的传承

作者 韩粉琴

周末下乡看望妈妈,临走前免不了带点新鲜蔬菜回去。大姐和二姐不约而同地从菜地里割了一大堆韭菜放在院子里,大家围坐到一起,七手八脚,一边择菜一边闲聊。

韭菜好吃难择,须一根根从手上过,摘除缠连在根茎上的枯烂老叶,掐掉叶梢的枯黄部分,搓去根茎部的泥皮。炒一盘韭菜要择上数百根韭菜,实在考验人的耐心细心。

有一次,姐姐们割了一堆韭菜让我带回家,爱人说他人老眼花,看不清小小叶子。我只好一个人坐在桌前,择到半夜方才完工,不仅腰酸背痛眼花,指甲缝里的泥污、韭汁洗都洗不净,真是自己挖坑自己填。妈妈知道后,叮嘱姐姐们,再给我送韭菜一定要择好。老家人多力量大,聊着天儿,这活儿就悄悄干完了。

大姐说,韭菜吃个头和尾,春韭和秋韭最好吃。清明节后,她将韭菜老根或种子一簇簇、一行行种到菜地边角上。彼时阳气上升,小韭菜见风长,一阵春雨落下,长得更欢。韭菜叶子长到一指长,根部和叶边还带着娘胎紫,割一把回家,韭菜炒鸡蛋、韭菜炒肉丝,哪怕就是韭菜炒韭菜,下锅用铲子一扒拉,鲜嫩流汁,清香扑鼻。夏天的韭菜疯长,太阳烤得韭菜叶子老巴根筋的,吃起来不仅口感差,还容易塞牙缝。大姐在立秋时节便将夏天的老韭菜全部割了,重新施肥浇水拔草,秋天的第一茬韭菜重新蓄足水分,回归鲜香水灵的本性,长得又高大又鲜嫩。

二姐也割了一堆韭菜,她没舍得将上一茬韭菜割了,结果夏韭枯黄的老叶层层缠绕新叶根部,分享秋韭的养分,秋韭长得又瘦小又老气。

我猜测,这大概是两个不同的品种。大姐却说,都是一个种,是她结婚的那一年妈妈送过去的。每年,她留下又高大又壮硕的韭菜株,开花收种留根,第二年又栽下去,年复一年,提纯复壮,原汁原味。所以,这是保存了四五十年的纯正本韭菜种子。

好种出好苗,人勤地不懒。怪不得老家的韭菜一直这么香,而在城里菜市场买的韭菜,始终吃不到那纯正劲道的香味。

我偶尔去吃韩式烤肉,看到烤盘上写有“身土不二”四个字,意即“生我养我的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才是最适合我的”。韩国人将此语广而告之,上升为只消费国货的民族情感。用咱中国人的话,即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出产的食物最适合我的肠胃,异域的山珍海味虽稀罕昂贵,却于我水土不服。所以,古代游子出远门时常带一包家乡的泥土和种子,以慰乡愁,护佑平安。

土地和种子携带强大的基因密码,决定着菜蔬的基本特征,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一方人的口味、性情。

韭菜种子的故事,将我的记忆拉回到小时候。

老家堂屋靠墙居中放着一张又宽又长的木头老柜,两头堆放稻谷,中间一格上面是抽屉,放爸爸的工具和账本;下面是对合门柜子,盛放着妈妈的宝贝——各类种子:乌溜溜的韭菜种,黄里透青的萝卜种,小小的菜籽种,像瘪谷一样的药芹种,还有茼蒿种、苋菜种、菠菜种……装在花花绿绿、大大小小的瓷瓶里。

爸妈一共养育了六个女儿,家里人口多,妈妈精心侍弄菜地,尽可能地满足一家人的日常食用。

妈妈在鸭棚下种过一种瓢瓠,许是鸭粪让地力肥沃,结出的瓠瓜有斗盆大,像一个个可爱的胖娃娃伏在鸭棚顶上。摘一只嫩瓠,足够一大家子饱餐一顿。瓠子老了,风干,一锯两半,掏去瓤,便是实用的水瓢。

南瓜易生长,粗藤大叶大花。妈妈每年在墙角、草垛、菜地种上几颗南瓜种,秋天就能收获一大堆大南瓜。黄澄澄的南瓜排成一长排,放在墙角,小院顿时充满丰收的气息。成熟的南瓜初始吃口感粉粉的,放置时间越长便越甜,南瓜所含的淀粉转化为糖分了。南瓜是粗粮,当饱。农闲或下雨时,妈妈便剖开一只大南瓜,淘点糯米,一起放在大锅里煮熟。又香又糯又甜的南瓜饭勾引着胃里的小馋虫,我们一碗接着一碗,吃得心满意足。而那南瓜种,随瓜瓤一起被甩在泥墙上晒干,选出最饱满最壮硕的种粒,又被收进妈妈的宝瓶中。

妈妈曾在我住的商品房后面的空地上点了几颗扁豆种,待长开后又用竹竿将藤苗引到树上。秋风吹开扁豆花,转眼,一串串饱满的扁豆挂上枝头,来不及吃完,第二拨、第三拨扁豆又长开啦,于是我平生第一次与邻居、朋友们分享自己种的果蔬。

在物质贫乏的年代,妈妈种出的那些品种繁多的菜蔬,温暖了童年的记忆,哺育着我们长大。

妈妈渐渐老了,种不了农田,她更加喜欢打理屋后的菜园,在适宜的季节里种菜点豆,在成熟的季节里又将种子收起。

土地和种子是有治愈力的。躬耕在菜园,妈妈忘记年老病痛,忘记生活的烦恼。在菜园里,妈妈充满了喜悦,看果蔬生长的喜悦,收获果蔬的喜悦,被儿女需要的喜悦。

人生是一粒种,落地就生根。儿女也是父母育出的种苗。憨厚勤劳善良的大姐最得妈妈的真传。

大姐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,没上过学,长大后进扫盲班识了些字,嫁给本庄一位憨实的瓦匠,生了一个儿子,一家子其乐融融。大姐勤俭持家,踏踏实实在家种田,大姐夫在外面工地上挣点活钱。眼看儿子长大,要买房结婚娶媳妇,家里那点积蓄哪够?大姐闻说养猪挣钱,便买了村外场头几间废弃仓库,改造成猪舍,购买了上百头苗猪,像侍候小祖宗一样呵护着小猪,喂饲料、添水、挑猪粪、打扫猪舍、防病防疫……吃尽了辛苦。但这猪养到七八十斤时,怎么也催不肥、长不大了,不知是猪种的原因还是养猪技术不精,大姐的养猪事业以失败告终。后来,大姐在聪明能干的四姐带动下,回归老本行——种田,规模种田,办家庭农场!她在花甲之年打了翻身仗,手边有了余钱,心情更加敞亮。

大姐视种田为主业,是安身立命的饭碗;种菜是副业,是可以自由发挥的自留地。村头大路紧邻大沟渠,一长溜的坎坡地邻水向阳。大姐开发了一畦又一畦的菜地,种植各种时令蔬菜,不仅有老品种,还搜罗新品种,注意搭配品种和色彩,菜园更加丰盛、更加养眼。

老两口能吃多少菜,她源源不断地送菜给城里的儿子一家,还像年轻时的妈妈那样,不时给妹妹们送点自产自种的果蔬禽蛋,春节前送点自家蒸的年糕、粉团,八月半送只老鹅……她常说,这一世做姊妹是缘分,应该互相帮衬着。

长姐如母,我们姊妹几个也学着大姐的样,勤俭持家,不多言,不做非分之想。虽然我们像韭菜一样普通平凡,却扎根脚下的土地,顽强生长,绽放芳华,传播芬芳。

好的家风是一粒种子,会生根发芽,代代传承。外甥女说,看着姨妈们的相处方式和生活态度,她们小姊妹一辈也深受感染,立志要吃苦耐劳、敬老爱幼、相互关心。听说外婆爱上吃猕猴桃,她马上表态,到网上买猕猴桃种苗的任务交给她了,争取明年让外婆吃上自家菜园里长的猕猴桃。

农家小院里一片欢声笑语,有家人在,快乐就是这么简单。

上篇:没有了
下篇:冬日絮语
分享到

© 2024 今日绥芬河
制作单位:53BK.com

↑ TOP


http://hljtv.ysneo.com/Img/2023/11/20231127e3da7e5c749d4fd5aad49ea118e68071.jpg
今日绥芬河数字报
http://hljtv.ysneo.com/content/2023-11/27/000766.html
今日绥芬河电子版